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魅力叶城 > 走进叶城 > 品读叶城

2012

08/31

10:07

来源:

字体:【

访问量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芬芳绿洲——石榴园里的笑-叶城县人民政府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2-08-31 10:07 浏览次数: 字体:【

任丽瑛

 

早就听说叶城的石榴闻名遐迩,是最甜的石榴,被称为叶城的“金枝”。

在盛夏的5 月,叶城的石榴花节就走进了我的思绪,我就向往着能穿梭在那红得似火的榴荫中。“似火山榴映小山,繁中能薄艳中闲。一朵佳人玉钗上,只疑烧却翠云鬟。”唐代诗人杜牧的《咏石榴》点燃了我对石榴花的最初向往。在如玉般沉稳宁静的碧绿丛中,石榴花火焰般跳动着,那红是血红的,花瓣肉肉的,让人想起情人的红唇,那如蕾丝的花边,让人想起了石榴裙,那样的风情,让人忍不住拜倒在它的裙裾下。绿叶簇簇密密,似乎没有高低层次,那浓浓的绿会让人想起绿色的海。远远看去,红的花好像带有一种磁性,紧紧黏在碧叶丛中,好像绿色海洋中的点点猩红,红得艳丽,绿得沉静,花与叶是和谐的相配。

叶城的石榴被疆内外人士称赞说:“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,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,叶城的石榴顶呱呱。”我带着期待、向往、寻梦的心情走近叶城县伯西热克乡的石榴园。金秋10 月已与盛夏的5 月相隔了半年,那石榴丰收的时节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?

只见石榴树连绵一片,叶翠榴圆,一个个石榴半遮半掩地躲在绿丛中,有的只露了半边红脸,有的只留了一点红衣角在绿林间,那似挑逗的姿态让人急不可耐地寻觅而去,在林深处传来阵阵惊叫声,撩得人们不禁心猿意马,想去一探究竟。有的已露出灿烂的笑脸,那晶莹如玉的红玛瑙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那红扑扑的样子,让人忍不住狠狠地亲上一口,然后尽情地吮吸它那如饴的甘甜,如馨的芬芳。一个完了,又急不可耐地去寻觅第二个。

一时间,榴园里笑声朗朗,人们争相与那可爱的石榴合影,恨不得把它们全部装进自己的背景中。碧绿火红,似乎已经将生命燃烧到了极致,我所见过的红色中,几乎无法与它那种红相比。它还能结出那般美丽甘甜的果实来呢。石榴把点点红花收纳其中,那花的红变成石榴籽的红,粒粒晶莹,让人喜爱。成熟的红石榴也与绿叶相处那么和谐,红与绿和谐到极致。

看着采榴古丽的笑脸,看着游人们的笑脸,看着那红得撩人石榴的笑脸,望着那落霞的笑脸,我分不清哪是石榴,哪是笑脸,我自己也是满面的笑容,怀里还抱着几个大大的石榴舍不得放开,全是一片火红的色彩和灿烂的笑。

品尝着甘甜味美的石榴,看着晶莹剔透的石榴籽,想着元代马祖常《折枝石榴》的诗:“乘槎使者海西来,移得珊瑚汉苑栽。只待绿荫芳树合,蕊珠如火一时开。”这诗中道出了石榴的故里。我想那石榴的故乡是不是昆仑山下的叶城呢?据《政和本草》引《图经》称:“安石榴旧不著所出州土,或云本生西域,陆机与弟云书云,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,得涂林安石榴是也。”在网上一查,又看到《河南通志》载:“安石榴峪在河阴县西北二十里,汉张骞出使西域涂林安石榴归植于此。”

这些如文言文的史志让我看得头晕,便臆想叶城一定是石榴的故乡了,因为当年汉朝使者张骞就从这里走过,他从西域诸国引进了葡萄、苜蓿、石榴、胡桃、胡麻种子等农作物。

石榴就这样因张骞的引入在昆仑山脚下生根发了芽,每年四五月份,火红的石榴花于万绿丛中,显得格外耀眼夺目。石榴花一直会红到7 月。之后便有小小的石榴在花尖之上。与自然界其他果实一样,它的生长总是与日俱增的。到了中秋,那些如拳头般大小的石榴,沉甸甸的,早已令石榴树笑弯了腰,淡黄的身子,带着尖尖的红嘴,似乎是火红石榴花的回味。定神看去,恍如一盏盏小灯笼迎风招展,鲜亮之至,喜庆之极。

潘岳在咏石榴的赋中写道:“榴者,天下之奇树,九州之名果,滋味浸液,馨香流溢。”粒粒饱满,晶莹剔透得如一颗颗淡红的宝石的石榴,酸中带甜。是那种带有回味的甜,还有一些涩味,不是很单纯,但感觉很真实。看到一则故事,说石榴象征着爱情,又喻为吃石榴是回味初恋的味道,真有恰如其分的感觉。

又在石榴成熟时节,阳光是温煦的,风儿是柔柔的,碧澈的天空,没有半丝的云彩,我与梦中的那抹石榴红亲密地接触了,怡然自得地把一颗颗石榴籽儿送进嘴里,酸酸甜甜的汁液直透心底。

作者:

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】